Powered by 买三七官网 7.0 © 2002-2017 本网站信息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处理!
这其中,中药(民族药)和天然药物占主导地位,工业产值占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的80%。这将成为云南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按照部署,到2017年全省中药(民族药)总产值年平均增长20%以上,到2020年平均增长15%以上,将把云南“建成国际化天然药物产业基地”。 云南特有药材查查“户口本” 云南是我国著名的药材之乡,这里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利多种药材的生长,云南出产的药材多达1千余种,占全国药材品种的70%,其中三七、天麻、重楼等品种,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 滇重楼 滇重楼,别名独角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之功效,用于痈肿、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打伤痛、惊风抽搐等症,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药材之一,云南白药的重要原料之一,主要分布在滇中和滇西北地区。 滇重楼生长极其缓慢,一般需要6至8年的时间。正是由于滇重楼稀少,价格昂贵,无法保障市场供给。后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成苗率提高20%~30%。而今这项新技术已经得到广泛推广。 天麻 云南是我国天麻主产地之一。云南又集中产在昭通地区,尤以该地区的彝良、镇雄两县,产量最多,质量最佳,所产天麻个大、肥厚、色黄白、呈半透明状,质坚实,是云南天麻的代表。此外,怒江、中甸、丽江等地也产天麻。 天麻是一种名贵药材,能改善头痛、头昏、眩晕、偏头疼、眼花。还能改善风寒湿痹、四肢痉挛、小儿惊风等多种疾病;近年来用于改善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症。 石斛 石斛号称中草药中的“仙草”,其以气生根,根不入土,一般生长在悬崖峭壁,植物枯叶腐败形成的腐殖质上,对种植环境要求比较高。铁皮石斛若是种植在土壤中,根部会被放线菌感染,不易存活。在云南主要生长在保山、德宏等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域。 石斛正成为大家食疗所选的重要美味。石斛具有非常好的药用价值,滋阴补肾、壮阳益精、改善阳痿早泄性功能障碍,还可以健脾养胃,益气补血,提高男性精子质量和活力,能够改善不孕不育,还可以降“三高”,补阴又补阳。 三七 文山是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区,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全国95%以上的三七产自文山。文山三七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享有“参中之王”的美誉,是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癀的主要原料。 现代医学表明,三七含有70多种单体皂苷、17中氨基酸、77种挥发油、三七素、三七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等改善保健作用。 灯盏花 灯盏花又名灯盏细辛,其药用价值首载于明代《滇南本草》:“灯盏花,性寒,味苦……左瘫右痪,风湿疼痛,水煎,点水酒服”,云南民间常用于改善跌打损伤、风湿疼痛、牙痛、胃痛、感冒等。在玉溪、红河等地均有种植。 二十世纪70年代,经临床验证,灯盏花对高血压、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多发性神经炎、慢性蛛网膜炎及其后遗症具有较好疗效,并对风湿病、冠心病也有一定疗效。 优势 三七产业成为云南特色优势产业 1902年,云南彝族名中医曲焕章先生博采众长,汇集中医药之大成,成功创制出被称为“伤科圣药”的云南白药。1971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云南白药厂成立,1993年,云南白药厂成功改制为云南白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伴随着云南白药百年来的快速发展,云南生物医药产业也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并已经成为云南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据云南省发改委副主任海文达介绍,从2010年至2013年,云南生物医药产业经济总量保持了平均25%以上的高速增长,营业收入、产值、利润增长速度位居西部前列。 这样快速发展首先是建立在云南丰富的中药基础上,其次是产业链的嫁接上。以三七为例,文山三七是云南最具特色的优势生物资源,围绕三七的种植、加工、销售、研发而形成的三七产业是云南省的特色优势产业,在全国全省生物医药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产业的壮大带动企业壮大。2015年3月24日,龙津药业正式上市交易。截至目前,云南生物医药类上市企业已达5家,涌现出诸如沃森生物、一心堂等一批本土优秀生物医药企业。这样最具潜力的行业自然受到资本青睐。“‘十二五’期间,预计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100亿元,是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力度最大的时期。”海文达说。 目标 云南将建成“国际化天然药物产业基地” 云南生物医药产业之所以能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中药(民族药)和天然药的发展。 “近年来这一块的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达80%以上。”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总监林玉孝用系列数据来进一步说明,“120户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中,中药(民族药)和天然药类企业达80%以上;在医药工业单品种销售额过亿元的品种中,中药(民族药)和天然植物类产品占75%。” 林玉孝接着介绍:“中药材、中药饮片标准化在全国位居领先。截至2014年12月,云南省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颁布并实施了云南中药材标准360个,其中彝药材标准152个,傣药材标准100个;颁布实施中药饮片标准211个。” 云南为加快中药(民族药)和天然药发展量身发布了指导性文件。2015年4月3日省政府通过了《关于加快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到2017年,全省中药(民族药)总产值达到900亿元,年平均增长20%以上。到2020年,全省中药(民族药)总产值达到1400亿元,年平均增长15%以上,将目标定格在“建成国际化天然药物产业基地”。 障碍 科技支撑不够影响云药发展 然而在云南医药行业内,经常会有人这样问:“为什么我们的中药、植物药、民族药有了这么多年的历史还是对抗不了西药,为什么医院里80%都是西药。做生化制药,永远都只是一个模仿者。”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党委书记杨永平将其原因之一归结于:“科技的支撑不够,一方面是企业的研发投入不够;另一方面是面向产业需求的科研活动相对较少。” 特写 文山三七必须克服连种障碍 三七,要带上“文山”二字,吃起来才会更有营养价值。但伴随着连种障碍,文山三七或在10年后面临着无地可种的态势。 云南文山三七产业协会会长曾立品说,由于三七品种多年来未更新,发生了根腐病,对所种植的土壤形成了“毒害”,因此在种植过三七的土地上下一次种植的间隔期要超过10年,而据相关机构在文山做过调研,现在在文山能继续种植三七的土地能再持续的时间也就十来年了。 “无地可种”的窘境,让近些年来三七种植铺向文山以外的州市,但其深受气候、土壤等条件限制。有种植经验的农户以曲靖为例来说明:“曲靖的气候不太如意,如果天气冷,产出的三七个头不大,利润不高;万一在三四月份碰上霜冻,将颗粒无收。” 那么,如何继续在文山种三七便成了文山市苗山乡三七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余育启关心的问题。在他看来:“文山种植三七从1946年开始,在这60多年中,三七群体的抗性在逐渐下降,发生的病虫害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复杂,过去基本不用农药也能种植三七,到后来靠自制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简易农药就可以种植三七,现今越来越依靠农药防改善病虫害。” 在农业系统中,解决这些办法主要是依靠品种的更替及种植管理技术的优化,但三七种植一直没有新研品种可以应用,这是造成三七种植被动的主要原因。据其透露,目前相关方就如何加大力度研发与培育新品种等一系列措施正在规划及开展基础工作。 和余育启的想法不同,曾立品想更多通过工厂化种植来解决连种问题。据其介绍,所谓三七的工业种植,就是让三七种植像在工厂里生产产品那样,预计明年会启动。 |
上一篇:云南:三七产品加身份证 手机一
下一篇:云南三七贝母跌跌不休最高月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