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三七养生 >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药膳是祖国医药学的一组成部分

发布时间:2015-05-11 16:42:13  发布者:  来源:
    药膳是祖国医药学的一组成部分。它在防病改善病、滋补强身、抗老延年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三七药膳是药膳的组成部分,是根据防病改善病、滋补强身、抗衰延年等的需要,依据传统的:方剂、食疗、食改善、食补,和中医理论,将三七与中药材、食物相配伍,应用传统的饮食烹调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制成的色、香、味、形俱佳的食品。它不是一种药物,也不是一种药物,也不同于一般的膳食,而是能防病改善病、健体强身、延年益寿,具有食疗功效的药膳。

    中药及其药膳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是从采集食用到有意识的试验观察,从口耳相传到文字记载,其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三七药膳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三七分布的地区狭小(云南省东南部和广西西南部),古代这里是森林茂盛、人烟稀少、交通闭塞、文化落后的边疆民族地区,三七药膳在民间虽早有应用,但文字记载较少。最早的记载可从《本草纲目》以前的《跌损妙方》中略见一斑。书中全身门、头面门、身中门、背脊门、跟足门、金创门等都用参三七。六门中共用方133条。含有参三七的方40条。多以参三七为主。配伍活血祛淤、止血、理气、止痛之品,如血竭、桃仁、木香、乳香等,有的用量多达一两。如太阴穴伤,猴骨、朱砂、参三七。羊血各一钱,共为末,好酒送服又如净瓶穴伤,“参三七、血竭。藕节引,酒炖服”等三七与食物同服的记载。

    1596年(明万历二十四年),著名中医药学家李时珍在进行大量医疗、采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参阅了近800余种经史、方书、药书,并向农民、猎户、渔民、军勇、樵夫、药农和铃医请教,历时30年,前后三易其稿写成《本草纲目》巨著。全书约190万字,分52卷,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包括大量食物仅谷、菜、果三部就有300余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对明朝以前本草的一次大总结,三七在这次大总结,三七这次在总结中脱颖而出。《本草纲目》中有“吐血衄血山漆(即三七,下同)一线,自嚼米汤送下。产后血多山漆研末,米汤服一线”等有关三七与食物混服的记载,可谓三七药膳的雏形。

    李时珍将三七和功效概括为“止血、散血、定痛”,后世皆从其说。1860年,清-黄元御的《玉楸药解》载三七能“和营止血、通脉行淤,行淤而剑新血”。至于甘味能“补”,三七的补益作用,《本草纲目》未提及。但是,在云南、广西民间广泛流传三七“生打熟补”,一直将熟三七炖鸡、三七蒸血鸽、三七蒸鸡蛋等到作为补药作用。其炮制方法是:将三七置入鸡油中煎炸,以微黄为度,取出晾凉,即为熟三七,熟三七春为粉末称熟三七粉。最早记载三七补益作用的是清-赵学敏著的《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成书):“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亦功等,故人并称日人参三七,为药品中之最珍贵者。《本草纲目拾遗》对三七药膳记载比较详细:如“改善吐血《种福堂方》用鸡蛋一个,打开,和人参三七末一钱,藕汁一小杯,陈酒半小杯,隔汤沌熟食之。不过二三枚,自愈”。取大母鸡,用苏三七(即三七)煎汤,将鸡煮少时,又将三七渣捣烂入鸡腹,用线缝好,隔汤蒸至鸡烂,去三七食鸡,可以医劳弱诸虚百损之病等。1848年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也曾提及“余闻田州(田七)至多,采以煨肉”。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众文化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三七药膳越来越受到世人的亲睐。1947年,在昆明市福照街出现了三七汽锅鸡药膳店,店名为“培养正气”。当时,去吃汽锅鸡的顾客都习惯说:“走,培养正气去”。从此,“三七汽锅鸡”便成不具有云南独特风味的滋补名菜。

    纵观三七药膳的兴衰发展历史,它与历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学衰及人民生活水密切相关。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人民文化物质生活中水平的迅速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加强,以及三七产业的发展,三七药膳的应用普及将与时俱进,它将成为人们防病和日常生活中保障健康、养生防老及宴请亲友的时尚,将不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长寿作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文山三七药膳食疗

下一篇:三七花护肤抗衰老的用途与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