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花
三七花又称田七花,是三七全株中三七皂疳含量最高的部分,性味甘凉,具有清热、平肝、降压之功效,适用于头昏、目眩、耳鸣、高血压和急性咽喉炎等症,另可泡茶、炒肉、煲汤等。原产于我国云南省文山州。适应性强,分根绕藤力强。
三七花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Panax pseudoginsengWall.var. notoginseng(Burkill) Hoo et T seng)花序的干燥品。 三七花为圆锥花序,本品呈半球形、球形或伞形,直径5mm~25mm,总花梗长5mm~45mm,圆柱形,常弯曲,具细纵纹。花药椭圆形,背着生,内向纵裂,花柱2枚基部合生。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根茎短,茎直立,光滑无毛。掌状复叶,具长柄,3~4片轮生于茎顶;小叶3~7,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从茎顶中央抽出,长20~30cm。花小,黄绿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为5。核果浆果状,近肾形,熟时红色。种子1~3,扁球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入药以身干,个大,体重,质坚,表皮光滑,断面灰绿色或灰黑色者为佳。
生于山坡丛林下。现多栽培于海拔800~1000m的山脚斜坡或土丘缓坡上。
采制:种后第3年冬季及夏末初秋采挖。去须根,曝晒至半干,用手搓揉,再曝晒,重复数次,置麻袋中加蜡打光。
采摘时间:每年八月、九月、十月采摘。
储藏:放置阴凉干燥处,防闷热,防潮,防蛀。
注意事项:请置于室内阴凉干燥处,避免儿童自行拿取。
核果浆果状,近于肾形,长约6-9mm;嫩时绿色。熟时红色,种子1-3颗,球形,种皮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
鉴别方法
一、确定是几年花,常见的是三年花和两年花,通常三年花较两年花花朵大。
二、是否带柄 ,带柄的花较没柄的花价格低,柄的长短。
三、品相 ,主要是看花的颜色和纯度。
四、干度, 干度如何直接影响三七花的收藏效果和价格功能主改善。
主要价值
花苞含甙,其甙元有人参二醇(panaxadiol),20(R)-达玛烷-3β,12β,20,25-四醇[20(R)-panaxadiol),20(R)-达玛烷-3β,12β,20,25-四醇[20(R)-dammaran-3β,12β,20,25-tetrol],达玛-20(22)-烯-3β,12β,26-三醇[dammar-20(22)-en-3β,12β,26-triol]等。并已分离出人参皂甙(ginsenoside)Rb1.Rb2.Rc、Rd、F2等。
三七的国内应用
(1)作为健康食品直接食用或药膳。
(2)作为药品,是云南白药、漳州片仔癀和复方丹参片等中国名药的主要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