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技术推行中药材的生态种植
发布时间:2015-05-08 14:38:51 发布者: 来源:
1.科学对待野生药材
1.1 加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 据中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我国有中药材资源11 772种,其中药用植物有11 118种,占全部种数的87%,而常用的约500种中药材中,大部分靠采挖野生自然资源,而野生中药材资源在自然界中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因此,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特别要加强对常用中药材主要以野生资源来源的中药材品种的保护,严禁掠夺式采挖。野生药材因气候、土质等生态环境的不同,也有“道地性”,同时不同种或同种不同类型的野生药材的质量,尤其是药用成分的含量也有差异。因此,对野生药材应科学地规划,分地区、分种或类型地重点保护药用成分含量高的优质药材,对国家规定的一、二、三级保护物种更要加大保护力度。
1.2限制性采挖与改良野生药材并举首先对野生药材应进行改造或改良,过去采挖药材一般实行“挖大留小”,这也是一个误区。留下小的药材继续生长繁殖可能导致物种退化,致使药材产量和质量下降。所以应实行“挖药留优”,即采挖符合药用要求的药材时,有选择地留下优良的种、类型或单株继续生长繁衍,使野生药材物种不断地得到改造或改良,才能保证野生资源持久地高产优质。故对采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合格者持证采挖野生药材是必要的;其次对非常用野生药材加强研究,寻找常用药材的代用品或代用成分,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同时对野生药材实行以产定销,限量收购,尤其是规划的保护区域内,对保护品种更要限量收购,以突出保护、发展,达到合理利用的目的。
1.3野生变家种我国有些传统中药材已有悠久的人工栽培历史,有些种类在良好的栽培条件下经历了人工驯化和选育,也能达到“地道性”的品质。所以应对濒危的中药材品种和野生资源不能满足药用需求的品种,加快野生变家种家养研究。首先搞清楚野生药材的生物学特性,率先在野生资源相对丰富,生态环境与野生条件相同或相近的地区试验研究逐步驯化,成功后扩大种植或养殖。解放以来,我国取得了许多野生药材变家种家养的成功经验,如天麻、茯苓、麝香等。但有的药材变家种后,其质量多没有野生的好,如天麻,经对不同产地的野生原皮天麻和家种原皮天麻13个样品的天麻素含量测定,家种天麻只有贵州黎平和四川什邡产的天麻天麻素含量较高,符合《中国药典》规定,而云南丽江、四川茂汶、云南昭通、贵州绥阳、湖北武当山、贵州大方等地产野生天麻的天麻素含量均合《中国药典》规定。野生药材变家种家养后的质量问题,尚待深入研究,使野生药材变家种家养后其药用成分含量高于或等于野生药材才是野生药材变家种家养追求的最终目标。
2.科学种植
提高药材品质手段,生产药用成分含量高,有害物质(含农残和重金属)含量低的中药材,对提高中医药的国际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良种选育 良种对提高药材质量和产量效果十分显著,农业上采用实生繁殖选种、芽变选种、杂交育种、无性繁殖改良品种、化学诱变育种、物理诱变育种、细胞融合育种、多倍体育种、组织培养、基因工程育种、太空育种等育种技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作物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不少重大成就,在药用植物育种方面也取得一些成功,如杂交地黄、丹参、菊花、黄芪、甘草、党参、白芍、桔梗、牡丹、山药、红花、白芷、白术、板蓝根、薄荷、牛膝、百合、半枝莲、紫苏、银杏、合欢、桑、青蒿、天麻、延胡索、枸杞、柑橘、丁香、核桃等。选育出来的新品种或新品系有的高产、稳产、优质,有的具有多抗性,适应性广,有的药用成分含量高、药理作用强。如培育出来的四倍体菘蓝是高产优质的新品系,化学研究表明,四倍体菘蓝药材中的靛蓝、靛玉红、游离氨基酸以及有机酸成分的含量均明显高于二倍体菘蓝药材;药理评价结果,四倍体菘蓝的抗内毒素及抗病毒作用显著强于二倍体亲本。药用植物育种应把大幅度提高药用成分含量,消除或减少有毒成分含量放在首位,兼顾多抗、高产,尤其是“地道药材”和药材主产区应作为振兴中药事业的大事抓紧抓好。
2.2大力扶持地道药材生产 药用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地域的经纬度、地形、地貌等地理条件,,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疗效好、质量佳的“地道药材”。如四川黄连、川芎,云南三七、木香,浙江的浙八味,河南四大淮药等。其中有的道地性强,如吉林人参、甘肃当归、云南三七、四川黄连、宁夏枸杞等。道地药材也存在品种退化、土质改变及肥力下降、某些病虫害趋于严重等问题,所以应加强在良种培育、繁殖和推广、土质改良、土壤各种营养成分存在状态与消减规律、植物保护等方面研究的扶持。对“地道药材”产品实行收购优先、出口优先、使用优先,逐步形成以“地道药材”为主,非地道药材为辅的产、供、销格局,培育一些全国乃至世界性的优质、高产药材生产基地。
2.3全面推广生态种药 生态种药就是在药材种植过程中根据各种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尽量满足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各阶段对气候、生态环境、土质及土壤水、肥、气、热的不同要求,同时采取一系列农业技术措施如打顶、摘芽、修枝整形、摘蕾摘叶、疏花疏果、修根、测土施肥、配方施肥等等,使药用植物按照人类对收获物的要求去生长发育。同一药用植物不同产地有效成分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如对产于山西、张家口、陕西、日本的蒙古黄芪A.mongholiCus分别测定黄芪甲苷含量,产于山西的含量最高,张家口的次之,陕西的较低,日本产含量最低。山茛菪中的山茛菪碱的含量,在一定海拔高度内,有随生长地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对半夏采用5cm、10cm、15cm、20cm不同种植深度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在基肥、追肥、田间管理一致的条件下,10月中下旬收获,以5cm产量最高,繁殖系数最大,最差的是20cm。嘉兰植物N、P、K(氮、磷、钾)全营养植株中秋水仙碱含量最高为0.32%;而N、P、K缺乏时,虽块茎有所增长,但秋水仙碱含量比原始块茎含量减少,测定结果为缺N 0.12%,缺P 0.16%,缺K 0.13%,原始块茎为0.26%;说明N、P、K缺乏对嘉兰块茎中秋水仙碱的合成有较大影响。不同浓度微肥对益母草有不同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正常浓度的锰肥和过量浓度的铜肥,能显著提高益母草的单位产量,增产幅度分别达43.6%和55.2%;不同浓度的微肥也能提高益母草内总生物碱的含量,其中正常浓度的锰肥和过量浓度的硼肥,处理效果最佳,益母草内总生物碱含量分别达2.15%和2.09%。
农药是中药材种植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对药材质量的优劣有重要影响,上海中医学院对全国300多种中药材的农药残留量进行调查后发现,所有送检样品均有有机氯类农药残留。导致中药农残超标最重要的原因是药农缺乏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知识及其防改善指导,使用农药针对性差,没有起到应有的防改善效果反而导致污染。加强对药农病虫害防改善知识的培训和指导,积极研究和推广农业防改善、物理防改善、生物防改善等综合防改善措施十分重要,将各种防改善病虫害的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科学的防改善体系,把病虫害的数量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农药。因此,科学种药,生态种药是生产高效、低毒中药材的重要保证。
上一篇:中药材种子处理新方法
下一篇:药材如何抵御冬天的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