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三七种植 >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中药材GAP种植必须掌握的六重

发布时间:2015-05-08 14:48:25  发布者:  来源:
种植中药材是致富了好多的药农,只要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己的土壤和环境等条件,心态平衡,冷静理智的选对品种,再加上掌握好技术,靠辛勤的管理等,在农业种植生产中,种植中药材是能获得较好效益的。但是,不可盲目,不可随意“跟风种植”。山东菏泽市润康中药材研所根据十几年来种植技术的推广经验,特总结以下六点,希望为药农发展中药材生产提供参考。
 
分析市场、选择品种
 
   在现实市场经济运作的模式下,一切以市场的需求来决定价格的高低,特别是作为特殊的商品—中药材,更显示出人人常用、户户皆知的“物以希为贵”这句话的份量,行业中的“药材多了是草,少了是宝”也更加突出。例如中草药白芷,从2006年的6元/公斤逐步上升到2007年8月的15元/公斤,有部分爱分析市场,头脑灵活的药农,分析到白芷产量高(500公斤/亩)、周期短(8个月)、技术简单、种植区域广、当年种植面积大,货源多等因素,后市价格下滑可能性大,所以,在2007年全国白芷大量产新前,提前几日收获出售,把钱稳定地装进了腰包,把握住了市场,获得了较好的效益。也是在2007年的8月,笔者应邀去四川、湖北、江西、浙江等地考察中药材的种植时,不经意的发现,主产地的药农大有扩种白芷之风,当地的种子价格飞涨近10倍,并有部分地区脱销;从南方回家后,当地及周边的安国、亳州等要白芷种子的来人和电话络绎不绝;因此,笔者感觉势头不妙,丢下其它事情,对白芷的市场作了详细的分析调研,总结出“白芷2008年可能要烂市”。为了避免“药贱伤农”的悲剧重演,笔者及时在本所的网站《中药材种植技术网》和《中国中医药报》、《山东科技报》、《中国中药材市场》等媒体上发表《提醒药农—今年种植白芷要慎重》一文,希望尽最大努力,减少药农的损失。再如中草药白术,2006-2007年种植白术的药农,在一般管理的情况下,亩产300公斤商品,市场价格稳定在40元左右/公斤,去除投资,年亩收益近万元;去年重庆市秀山县龙潭镇的张伟,通过本所的技术帮助,在承包的丘陵坡地上种植白术60亩,纯收入高达60多万元。一年致富是事实,一夜暴富是梦想 。在分析市场时,要保持冷静客观的头脑,尽量避免“跟风种植”,看到别人种植某一品种发了财,自己去种时,很有可能在你收获时价格最低,成了该品种的“替罪羊”。另外,还要注意现实物价上涨的“价值观”,不要认为,现在农资上涨、人工贵重、农副产品涨价,中药材就应顺其自然的上涨,这是不符合特殊商品中药材价格实际的。如果某一品种货少时,即使生产成本再低,社会用量是不能减少的,再加上人为的“炒做”和药商的“囤积”,价格飞涨且上涨空间是无法控制的,行内药商全力收购,外行人士也要介入,成了一时中药材市场中的“香勃勃”。相反,如果那一品种货丰时,即使用工量大,生产成本高,然而社会用量还是基本稳定的,制药企业和中药房,不会因为不该用的品种货多价低,来替代必须用的中药材品种;行业内药商见无利可图,即使拌在脚下,也会置之不理的,所以,价格就会迅速下滑,一时成了中药材市场上无人问津的“臭狗屎”。
 
 
 
因地制宜、道地为主
 
  目前,已成功通过人工驯化种植栽培的中药材200多个品种。因为,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宽广,自然条件优越,东西南北气候、土壤、海拔差别较大,为了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确保防病改善病中的疗效,所以,在众多的中药材种植品种中,各地有各地的道地品种,正是“一方水土产一方药,地盛药灵”。如久负盛名、药界认可的吉林人参,辽宁细辛,内蒙古黄芪,甘肃、青海大黄,四川贝母、黄连,云南三七,福建泽泻,山东金银花,河南四大怀药,安徽四大皖药,浙江浙八味等等,驰名中外,并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工种植中药材,首先考虑质量,再此基础上最大限度提高产量,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如大宗药材丹参,在中等肥力的沙质壤土生长良好,根条直顺,主根粗大、充实,颜色鲜艳,有效成分含量高;白术种植在排水方便、有一定缓坡、砂质壤土的二荒地,就能够有效减少多种常见病害的发生,减少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根系分布浅且喜肥的半夏,种植在土壤有机质含量1.2以上、排灌方便、保水保肥的砂质壤土上,就有可能获得优质高产;深根喜旱、畅销不衰的甘草,喜欢在较干旱、高操、含钙质、疏松、偏碱性的沙壤土中生长,根条匀、分杈少、根坚实、毛草少,条草多,高产并优质。另一方面,重点还要考虑地区的自然条件,南方的品种在北方种植,越冬困难,无法完成生长周期;北方的药材引种到南方,营养和生殖生长失调,旺长不丰收;西北的长光照药材品种不可种植在我国的高温多雨的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省区;生长后期需要温差刺激才能完成养分积累的药材品种,如种植在温差小的地区,就不可能优质高产。
 
选育种苗、奠定基础
 
   中药材种植中所用的种苗,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象小麦、玉米、水稻等大宗农作物专营专管,中药材苗种培育和供应比较混乱,这也正是影响我国中药材规范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同属异科、淘汰质劣、带病带菌、隔年陈种等,在种苗市场中常见,可想,即使其他条件再好,能生产出优质高产的药材吗?笔者通过实地的考察调研,发现好多中药材种苗存在的问题,如在山西临汾的尧庙,一个药农种植十多亩柴胡,仔细一观察,谁知竞是非正品有毒的大叶柴胡;地黄的种苗必须在大田生长的地黄中,选育生长势强、无病虫害、健壮整齐的单株,通过夏季的倒栽,生长到秋季或越冬后的早春,刨出后作生产栽培用的种苗,不能直接用大田生产的商品小块茎做种;人工栽培的大宗常用中草药丹参,传统上用刨收的鲜根段直接作种根,其出苗时间差别大,病虫害发生严重,抗旱能力差,产量低不稳,山东菏泽市润康中药材研究所2003年用芦头做种苗,通过大面积栽培实验对比,用芦头做种苗栽培的丹参单株,发根早、发根多、原有根和新发根膨大时间早、根条粗、苗匀苗壮、根条直顺、病虫害少,平均亩产干品450公斤,比用根段栽培增产61.5%,为了获得更多做种苗的芦头用于大面积生产,现在生产上采取有性繁殖,培育大量丹参种苗,秋季或早春移栽时,刨出种苗,去除芦头以上的茎叶,再剪去下面的部分细根,可获得大量丹参优质芦头(种苗)。所以,为了确保中药材种植优质高产,建议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个体药农,一边搞药材的生产,同时根据自己的需要,搞一定面积的良种选育,大面积种植基地可聘请有关技术人员专业培育良种,个体药农可通过咨询有关人员或聘请技术人员进行定期指导,确保有自己可靠的良种,不受市场制约,同时也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掌握技术、科学种植
 
    在人工栽培的200多个中药材品种中,各个品种有各自的生长习性,每个品种对土壤、温度、水分、光照、温差等自然条件都有严格的要求。只有在砂壤土中生长良好的中药材品种,不能种植在粘重或沙质的土壤中,如丹参、半夏、白术、白芷、地黄等品种。在低温下完成生长周期的品种,遇高温会出现枯萎或倒苗,如红花、白芨、浙贝母等。有的品种喜土壤干旱,如白芍、甘草等;有的品种喜土壤湿润,如薏苡、泽泻等;而有的品种既怕旱又怕涝,要保持土壤见干见湿,才能正常生长,如白术、半夏等。各品种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水分要求也不一样,如半夏生长前期要求土壤有一定的湿度即可,土壤含水量10-20%;生长中期土壤要见湿见干,含水量20-30%,并且空气湿度要大;生长的中后期,也是块茎的膨大期,如土壤过湿,含水量超过30%,5天半夏块茎就会出现大量的腐烂,半个月会迅速蔓延整个田块,造成大块茎的全部腐烂,甚至颗粒无收。要求长日照的红花等品种,如种植在短日照的地区,产量低,质量差。半夏在土壤干旱、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强光照直射,就会倒苗,必须人为采取遮阳措施,才能正常生长。甘草、丹参等根茎类品种,在进入生殖生长的时期,必须有一定的温差刺激,才能完成养分的积累。在中药材种植生产的实际操作中,怎样合理调节温度、水分、光照等之间的关系,这就是高产优质中药材种植技术;有人说半夏在温度超过30度就会倒苗,但经笔者多年实践得出,只要土壤湿润,含水量20%左右,在隐蔽的环境条件下,短时间温度达35度,半夏也能正常生长;即使温度低于30度,在干旱(土壤含水量10%以下)强光照的情况下,半夏地上植株也会枯萎倒苗。所以,要种植出即高产又优质的中药材商品,就需从技术方面,根据生物学的特性,科学选择土壤,论证最佳播种或栽培时间,合理调节温度、光照、水分之间的关系,保证种植的中草药能够正常的健壮生长,从而在优质的基础上获得最高产量。
 
适时采收、产地加工
 
   “三月因陈四月篙,五月采收当柴烧”,“当季是药,越季为草”等等农谚是药农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中药材种类繁多,产地宽广,每一品种如何能够适时采收,获得优质高产,是中药材种植生产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当年收获的中药材品种,应根据品种特性适时收获,如红花应在花初开放的第3天,花色由黄转红时,及时采摘;金银花要在花蕾的上部由青变白时,分批采摘;白芷应在茎叶还繁茂时,“处暑”前后采收,不可过早或晚收;丹参应经受3-4个月的温差刺激,完成养分积累后,上部茎叶枯萎的秋后或早春根茎萌发前采收,产量高,质量好;人工种植的半夏,适时刨收,加工易脱皮、干的快、商品色白粉性足、折干率高,刨收过早,粉性不足,影响质量,刨收过晚不仅难脱皮、晒干慢,而且块茎内淀粉已分解,加工的商品粉性差、色不白,易产生“僵子”(角质化)质量差,产量更低,倒苗后再刨收,费工三倍还多,;根据山东菏泽市润康中药材研究所多年人工栽培半夏研究结果表明,半夏的最佳刨收期应在秋天温度降低于13度以下,叶子开始变黄绿时刨收为宜;黄淮地区气温13度正为“寒露”至“霜降”;长江流域要根据气温差别适当向后推迟;东北各地气温偏低,要适当提前刨收。多年生的中药材,应根据生长周期特性和实际长势,合理确定刨收年限,如白芍,用种子直播的,一般需五年收获;栽培的白芍苗,需四年收获;用芽头繁殖的,三年必须刨收,如推迟采收年限,会加重根茎的木质化或腐烂变质,降低质量,甚至不能药用。在这里,笔者引用了流传于药农民间的一首中药材采收歌谣,供大家借鉴参考:“含苞待放采花朵,树皮多在春夏剥,秋末初春挖根茎,全草药材夏季割,色青采叶最为好,成熟前后摘硕果”。
 
  在产地采收后的中草药鲜品,本身含水量较多,很容易霉烂变质,所以,一般要通过分级、清洗、刮皮、切片、烫水、蒸煮、熏制、干操等不同的操作环节,进行产地的初步加工,从而达到可以储存、运输和投放市场的中药材产品。不同类别、不同形状、不同用途的中草药品种,产地初加工的方法不同,例如花类品种中的红花、金银花等,应随采收随干操,不可堆积放置,在干操的过程中,不能直接在阳光下暴晒,需在通风的环境下阴干或风干,以防“跑油”;白芷采收后,需先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必须熏硫,再通过阳光下暴晒或大火烘干,让其迅速干操;丹参在刨收后,不要移动,并防止雨淋或水洗,在原地使根条软化后,再用手把软化的根条捏成束,晒至八成干,堆积发汗6-7天,再继续晒至全干,         既为中药材丹参商品;中药材地黄根据加工方法分鲜地黄、生地和熟地,采收后除去茎叶、去除须根、用砂储存起来做药用的称鲜地黄;没有经砂储存,将鲜地黄直接晒干或烘干,内部干操变黑,外部硬实,身干而柔软的,既是中药材生地;将生地浸人黄酒中24小时,用微火炖干黄酒,然后将地黄晒干的,称中药材熟地。中药材产地的初步加工,是人工种植中草药形成中药材的最后一道重要环节,应引起药农的高度重视,应把现代的高新技术融入到传统的加工方法中去,以达到提高药效和有效成分含量,便于包装、储存和运输的目的。
 
了解行情、灵活销售
 
       加工好的中药材商品不要急于出售,更不要相信什么回收合同,特别是保护价回收(直接从事中药生产企业除外)。大家不要忘了,在现实的经济社会中,没有一个傻子愿意赔钱,超出市场价格来收购你的中药材产品。所以,首先自己要全面了解有关品种的中药材行情,可以从众多的中药材网站中进行分析对比,也可以就近到我国现有的17个国家认可的中药材市场实地考察,如安徽的亳州、江西的樟树、河南的禹州和百泉、河北的安国、山东的舜王城、四川的成都荷花池、湖北的蕲春、哈尔滨的三棵树等,从中药材市场中,能获取较为准确的价格信息。一般中药材市场上的购销情况基本上能反映全国的中药材市场行情。自己掌握了市场行情后,心中有了数,就可以灵活销售了,避免了盲目或上当受骗。全国约300万人从事中药材经营的药商,闻到你有质量较好的中药材商品,就会蜂拥找上门,这就是近年来,一些主产区的药农出现的“稳在家中坐,药贩上门来,收益装兜内,药农乐开怀”。

上一篇:药材如何抵御冬天的寒冷

下一篇: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