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特产三七的寓言故事
云南三七是文山一带的经济作物,也属于文山市著名的一棵名贵的中草药材,每个有名的植物药材背后 都少不了亘古不变传说和寓言故事;云南文山三七也不列外;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为五加科人参属,起源于2亿2千万年前第3世纪的大热带山区。由于以后地址情况的变化,作为一种残遗植物,幸存与云南省、广西南部一带;
云南文山三七的寓言故事如下
相传古时候一位姓田的郎中,善与改善血症,在一次他用一种中草药的根研磨成细末医好了张小二的口、鼻出血病,并送给张家一些草药种子(三七红籽),叮嘱其种子(三七红籽)在园中以备后用,次年,知府大人的独生女儿患有出血症,请当地名医多人医改善,但病无起色。张小二得知后,携带园中药材去衙门为知府女儿改善病,谁知用药不久,这位知府的女儿既然一命呜呼。知府大怒,将张小二严刑拷打讲出了此中草药的来源。于是知府立即派人将姓田的郎中抓捕归案,并要定“谋生罪”,田郎中不服,大声地申辩道:此三七中草药对各种血症确实有奇效,,但必须是生长周期3-7年的,长小二所用者仅有一年,时间太短,没有药性,当然不能改善病,他当即用利刀在自己的腿上划了一刀,顿时血流如不止,接着他不慌不忙地取下所带的药箱中的三七粉末,内服、外敷在伤口处,很快便血止结痂(jia),在场的无不目瞪口呆,知府大人也惊叹不已,夸其药力之神奇;后来人们为了记住这这惨痛用药教训,便把此中草药定名为“三七”,表示该草根做药用时,生长年限必须是3-7年,又因这位郎中姓田所以又名为“田三七”,简称“田七”。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首次记载了“三七”之名,文中写到“彼人其言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盖恐不然。或云本名三漆,谓其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此说近之,金不换,贵重之称为也。故名三七又称为“田七及金不换”。由于三七与人参外部形态特征相似,所以又名为“参三七”。1765年清乾隆年间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记载:“参三七形如人参、、、、,每茎上生七叶,下生三根,故名三七”。
此外,《医林纂zuan要》中称三七为血参,《伪药条辩》中称三七为田三七、田漆,《岭南采药录》称三七为田七等,在广西等地和一些书刊中,至今仍然把三七称为“田七”,三七和田七都是一种植物、一种名贵中药材,纯属同种异地而异名。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后”,为了统一、规范、有利于商贸,今后,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统称三七,以免造成混乱和陈述的麻烦。
云南省文山州,清朝郡制称“开化”,且因种植三七历史悠久,三七产量较多、品质好,故文山产的三七被誉为“文山三七”和“开化三七”,2003年4月24日发布,9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GB19086-2003)通过认证《原产地域产品 云南文山三七》,从此,“文山三七”成为为国家品牌—中国文山三七;
更多
文山三七,三七粉,三七花相关知识尽在文山三七网http://www.maisanqi.com/。